当前位置:首页  纺织服装学院  学院动态

专业的力量,前进的方向

作者: 周军、戴孝林   浏览次数:1147  发布时间:2021-11-04
 

不期而遇的严重疫情,又让秋季的教学场所转移到了线上。尽管开学时部分老师因为疫情造成各种不便,但是一旦回归课堂,老师们还是精神百倍的坐在直播间,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之大任。

近几年来,我院一直重视课程思政建设,二级督导在督课过程中始终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课程讲授中注重思政引导,多次在各种会议上强调教师要开动脑筋,把课程思政元素生动自然的带进专业课程之中,同步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从每周的听课中,作为二级督导,在督查教学规范的同时,也挖掘出教师们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学的一些好做法。

其中,戎丹云老师在《立体裁剪》教学过程中将服装职业素养、服装大师精神、服装大国情怀、服装科研情怀等职业教育融入其中,潜移默化的转化为学生精神层面的指引,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在实现“能独立进行衣身基型立体裁剪”能力目标中,将节俭思想(实训操作中不浪费立裁坯布、标示带、珠针)、公共道德(不乱扔垃圾、尤其是作废的标识带要揉成团丢入垃圾桶、废弃的珠针要收拣至垃圾桶,避免丢地上踩入鞋底)等融入教学。

在“能独立进行样衣拓版和修正”能力目标中,将创新意识(拓版方法在“快、准、齐”标准的要求下,可进行创新型拓版)、节俭思想(注意排版,节约纸张)、环保意识(剪下的废纸张入篓)等融入教学。积极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传承“工匠精神”。

冷德彤老师在所教《服装陈列管理课程》课程中,将中国传统旗袍传承与发展的思政元素纳入教学实践,通过服装展场动线设计,VP/ PP点分别为礼服的朝袍展示以及不同时期满汉旗袍的不同展示的情景再现, IP点为不同时期不同形制的旗袍陈列,以极具文化特色的传统服装来展现一个民族共通的审美趣味,也是一种文化自信。

该课程既让学生们了解了国内外最新服装展示陈列流行趋势,提高了其展示与陈列的设计能力,又能让其在听课过程中,重温中国灿烂的服饰文化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为学生打开了一道全新的红色教育之门。

张蔚老师在其教授的《服装店铺电脑效果图表现》课程中,以“党徽建模”作为一次课程的知识技能和思政双重目标,将三维建模软件SketchUp各编辑工具操作方法的基础命令与掌握党徽造型特点、了解党徽的历史演变和象征意义巧妙结合,将构建知识的能力和学习党史、党章的兴趣同步提高。

    整个教学过程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培养探索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又强化爱党、爱国信念,达到职业技能培养思政教学育人的双重目的

 

唐灿老师在其《服装市场营销与策划》的线上教学中,通过课前的学情梳理、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比如疫情、国潮等,精心进行课程设计;课中,结合多媒体、话题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采用项目化教学,围绕思政点,引导学生关注纺织服装产业与市场,启发学生锻炼思辨思维,形成职业能力,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比如,进行疫情背景之下的羽绒服网络直播策划,让学生学会结合市场环境变化把握消费者需求变化,深刻认识新兴营销方式,融入了文化和创新的理念;对比不同年代的服装营销策略,学生在理解市场要素的同时,对产业历史和经济水平的提升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树立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课后,及时收集整理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课程思政的思政点和实施方式。

杨潇潇老师在讲授《中外服装史》课程时,以史实梳理和线索勾勒为主,启发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对服装发展的影响,认识服装演变与不同时代思潮之间的依存关系。倡导同学们在中外服装史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要坚守本土立场,从我出发,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纯西方主义思维,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

    同时在教学教育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在讲授魏晋南北朝服饰时,通过褒衣博带的服饰风格介绍,启发同学们学习魏晋风骨,辩证地认识潇洒超脱和自律的区别;通过南北朝战争形成的不同穿衣风格,引导学生认识和平与民族统一的重要性。

在线上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专业教师能够合理处理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摒弃“灌输式”教学方法,推动专业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教育的自然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视与学生互动,引入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适时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让专业学习汇聚前进力量,思政教育指明前进方向,力争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平台